蘇州小冒險:蘇州博物館(一)

蘇州博物館是我這回到蘇州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,要講蘇州州博物館,不得不從建築師貝聿銘講起。


1915年貝聿銘父親帶著妻女離開故鄉蘇州,遷往廣州市,兩年後的4月26日,貝聿銘於廣州市出生。
1918年為逃避政爭,舉家移居香港,在香港度過他的童年。
1927年一家人搬回上海。因其祖父要求,每年暑假會回蘇州,入住祖宅獅子林,蘇州園林的生活經驗,影響到貝聿銘日後的設計哲學:「人與自然共存」。
18歲那年先在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學,後轉往麻省理工學院,1940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士學位,1946年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,1954年歸化為美國公民。

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,主導著貝氏一生的作品。他早期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,內庭將空間串連,使自然融於建築。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,唯在手法上更著重於自然光的投入,使內庭成為光庭,如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。光與空間的結合,使得空間變化萬端,「讓光線來作設計」是他的名言。

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獎自1979年起每年都會頒獎給一位建築師,貝聿銘在1983年得到了這個獎項。


貝聿銘幾個比較被台灣人所熟悉的建築作品為
1963 台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
1989 巴黎羅浮宮擴建
1990 香港中銀大樓

蘇州博物館,是他2002年的作品。

對貝聿銘來說,蘇州是他從小記憶的地方,也是他建築理念的原點。當時蘇州博物館要重建,貝聿銘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想起的建築師,沒有一個建築師比他更適合了。貝聿銘在接下這個案子時,即使以他為名的建築事務所還在營運,其實他早就已經退休11年,蘇州地方政府跟貝聿銘說,你怎麼可以不在你的故鄉留下一個作品呢?貝聿銘同意了,這或許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個親自所做的建築設計也不一定。





蘇州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,東邊是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、北邊是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、南邊則有蘇州民俗博物館(原來的貝家祠堂)與同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獅子林,如何將蘇州博物館與周圍這麼厚重的歷史建築融合,不論對哪一個建築師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事,更何況蘇州是貝聿銘建築的啟蒙。


↑忠王府


↑拙政園


最終貝聿銘選擇了與這些蘇州歷史建築互相協調的處理方式,即使建築的語彙是新的、即使建築的材料是新的,漫步在東北步行街上,要不是看見了蘇州博物館的入口,還真的沒發現已經走到了。我很高興在蘇州這個古老又美麗到讓人屏息的城市裡,貝聿銘沒有選擇像羅浮宮的處理方式,也沒有像一些建築師不顧都市紋理,就像是要炫耀般的讓自己的建築物與環境格格不入,這個融合了傳統的中國園林語彙創造出來的蘇州博物館,真的讓我這次蘇州行大開眼界。


↑東北步行街





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Comments

0 Responses to "蘇州小冒險:蘇州博物館(一)"